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多年來,學校本著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的辦學宗旨,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經過長達兩年的市場調研,2013 年3月,學校依托“河北省歷史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式家具文化研究會”,以石家莊常樂豐仿古家具廠(高端紅木制作中心)為教學實訓基地,開設了紅木家具設計與雕刻專業,構建了“專家指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互利共贏”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此,學校成為河北省最早也是唯一一家開設紅木家具設計與雕刻的中專院校。
一年以來,我校和石家莊常樂豐仿古家具廠積極探討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學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在合作過程中,學校將企業的相關生產技能和家具專業知識植入到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中,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進度,理論教學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科學合理地配置了課程結構。理論課包括:紅木家具用材,紅木家具風格與式樣,中式家具結構和裝飾,家具設計工藝等,采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操作課有:繪畫基礎,白描,工具講解應用,雕刻編程加工,雕刻圖案設計案例包括:人物類、動物類、花鳥魚蟲草類、觀音佛像等吉祥圖案案例,多媒體教學與教師親自示范相結合,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學校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教學模式,經常聘請工藝師和專家到校指導授課;寒暑假期間,循序漸進地安排年輕教師到企業進行實習鍛煉,了解書本知識與企業新理念的銜接,使“雙師型”教師比例大幅提高。校企的緊密合作,促進了職業教育和企業的加速發展,實現了學校與用人單位的“雙贏”。
二、企業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自然就提高了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學校讓合作企業優先挑選錄用實習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企業降低了招工和用人方面的成本與風險;使企業感受到接受學生頂崗實習不僅不是負擔,而且成為有效的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用工成本。校企合作內容包括:學校協助企業將人力資源開發計劃與學校的教學大綱對接,也鼓勵企業將員工培訓委托給學校承辦,使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學校教學環節緊密結合,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職業培訓成本;學生在企業學習專業技術,企業的技術人才通過帶教實現教學相長,增強了自我提高能力;通過校企合作項目,企業的文化與理念傳輸給教師和學生,擴大了企業品牌與無形資產的影響,造就了企業的潛在合作伙伴和客戶群體。
另外,企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周到細致,采用師傅帶徒弟、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增進了師徒感情,使教者愿教學者愛學。師傅不但在教學中知無不教教無不盡,在生活上對徒弟的衣食住行也關懷備至,建立了父兄般的友誼和親情,組成了一個親和友善的大家庭,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三、學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加速了學生的就業進程,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得到提升。通過校企合作的培養過程,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在實習中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學生在生產服務第一線接受企業管理,在實際生產崗位上接受師傅手把手指導,和企業員工同勞動、同生活,可以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紀律、一絲不茍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使畢業與就業緊密接軌。同時也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證明,“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是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校企雙方互相支持、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科技、經濟及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為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優秀人才提供了保證。校企合作也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實踐和重要舉措。同時在努力探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時,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規章,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推進校企合作的不斷創新和持續發展,提高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上一篇:微軟面試官常用的EQ測試題
下一篇:市糧食局朱獻軍局長到學校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