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行至年尾,即將迎來的就是新年,孩子們也都要放假了。但是一提到放假,許多幼兒教育者就十分頭疼。因為每次假期結束的時候孩子回到幼兒園就又哭又鬧,實在是難搞。那么保定學前教育學校為您支支招吧!
“假期綜合征”都有哪些狀態?
狀態一:分離焦慮,對入園感到恐懼。孩子暑假在家不僅自由,而且也是家庭成員關注的焦點,回歸集體生活后,孩子難免會產生失落感,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又產生了恐懼的情緒。
狀態二:精神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打哈欠的情況,主要是由于開學時生物鐘還沒有調整過來,生物鐘的紊亂造成睡眠不良,繼而引發精神不振。
狀態三:情緒不穩,任性脾氣暴。暑假期間孩子看電視的機會比較多,如果受到有打斗或暴力的電視節目的影響,孩子在開學時自然就會在行為上做出相應的表現。
狀態四:感冒發燒,免疫力降低。這是典型“幼兒入園焦慮征”的外部表現,孩子在暑假里過度地玩耍產生的肌體疲勞,若沒有及時緩解,等到正式開學時,就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發燒。
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假期綜合征”?
巧用環境,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環境是永恒不變的有效課程載體,《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對于極度思戀親人無心活動的孩子,教師可以先從班級環境介入,比如開學初在班級里設置一個“私密屋”,教師可在“私密屋”里多準備一些和孩子的親人有關的東西,如孩子和家人的合照,或是孩子有特殊感情的玩偶等,屋里鋪上舒適的地毯或靠墊,讓孩子可以隨時到屋里坐一坐、躺一躺,滿足他們的依戀感和安全感。
其次,教師可從心理環境上介入,多和孩子交談,多撫摸孩子的臉、手、頭發等,多和孩子擁抱,這樣肢體親密的接觸會滿足孩子的精神需要。
借助故事,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育心理學指出:生理的動作和心理相互影響,生理可以極大地塑造心理,同樣心理也會極大地影響生理行動。以此為出發點,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自己悟出道理,并促進行為的改善。
怎么樣?保定學前教育學校為您支的招還是很合理,很有效的吧!如果您是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看到這些不妨下次去試試,如果您是一位想要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人,那您也可以來保定學前教育學校更加系統地學習幼兒教育內容,期待您來咨詢我們,我們將有專業的人員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