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職教中心地處燕山南麓、灤水之濱。始建于1993年,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河北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名牌校一檔A類建設學校、河北省中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建設學校。學校實施“工廠化”辦學,“工廠化”職校辦學模式獲河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同時先后獲得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北省德育教育先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學校、河北省園林綠化先進學校等稱號。在首屆河北省中小學生勞動技能競賽中獲團體第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栗花編織社團課入選央視選播。
學校占地近200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擁有完善的教育教學設施,教學生產實訓車間13個、實訓室80個,設備總值達到6000余萬元。學校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優化、升級信息化網絡和裝備,建有1個信息中心和11個信息分中心,具備高標準的高清錄播室、數字化虛擬仿真實訓室等,實現了千兆進校園、百兆到桌面,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和網絡教學班班通。
學校現有教職工424人,在籍生5541人。本科學歷達100%,其中研究生29人。學歷水平達到國家相關規定要求。“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75%以上,聘請企業兼職教師30名,占專任教師的15.87%,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建設。2023年獲唐山市優秀基層黨組織。學?,F有4個黨支部,在職黨員97人,專兼職黨務工作者10人,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三會一課”、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等基本制度,狠抓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開展黨風廉政警示教育,豐富主題黨日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學校黨總支融合德育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要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教育工作始終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堅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頭腦,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實施德育導師制,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樱浞掷蒙鐖F活動載體,培養學生各種技能和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同時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依托省級“德育人家”名班主任工作室創建工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班主任工作隊伍,取得階段性成果。
實施“工廠化”辦學模式。學校依托專業建企業,依托企業促進專業發展,投資2千多萬元建成設備先進、設施配套齊全、學校獨資、主要用于教學生產的唐山通益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將“工廠建進校園、課堂搬進車間”,這種辦學模式,做到了教學的絕對主體地位,構建以典型性生產任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做到了以產定教、以教促產、產教融合。
校企共建機電產業學院。學校對接區域機電產業發展需求,依托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機電再制造專家和福珍全礦山機電設備控制技術,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共建遷西縣職教集團機電產業學院。校企在教學、實習、就業、產品研發等各個環節相互交融,通過專業共辦、教材共編、師資共育、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促進校企無縫隙對接,聯合培養亟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型人才,提升學崗對接、人才共育水平,實現校企深度合作育人。
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培養基地。學校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先后與津西鋼鐵集團、瑞兆激光、福珍全礦業等6家企業進行合作掛牌,并定期安排專業教師深入企業車間一線,促進教師立足行業前沿,提升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在參與企業生產的同時,為一線工人提供專業理論支持。
校企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全國勞動模范韓金虎工作室”和“機械專家孫建華總工程師工作室”。切實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以校企命運共同體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堅持就業與升學并重,學生可以通過三二分段制、對口高考、對口單招等多種渠道升學,滿足產業發展對人才層次高移的現實需要,升學成為中職教育的新使命。
我校對口升學方向主要開設園林技術、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幼兒保育、財會、計算機等多個專業。近幾年,先后有400多人考入本科院校,本科上線率在地方各類高中段學校位居前列,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強,先后有30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學位,培養2名博士,學生的發展通道暢通。
2018年開始探索實施普職融通辦學模式,目前已順利完成625名學生的融通培養工作,每年有10%的普職融通學生考上本科院校,走出了一條“深化普職融通合作構建人才成長通道”的發展道路,創造了將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送入一本院校的高考佳績。
為了搭建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學校與河北省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實行“3+2”和“2+2+2”分段培養模式;與唐山福珍全礦業集團、浙江攜職學院、山東海大航海技術專修學院、衡水鐵路電氣化學校、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小湯山山莊等多家企業學校合作,實施“訂單式”培養,不斷為聯辦校、企業輸送優質生源,得到合作單位的高度認可。全國人大會中心小湯山山莊、北京百思特捷訊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英泰汽車飾件有限公司等紛紛向學校發來感謝信。通過校-企-校合作,拓寬學校的辦學路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達到互惠互助、互利雙贏的目的。
學校是縣域內各類企業技術技能、安全生產、崗前崗中培訓基地,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培訓、鄉村旅游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育基地。培訓覆蓋了全縣規模以上企業26個,農村主導產業13個。年培訓量達1萬余人次,為農業增收、企業轉型、地方經濟增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被遷西縣總工會和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確定為產業工人培訓基地,先后承接津西鋼鐵集團電工、鉗工、車工等技能鑒定500余人。
學校是河北省教育廳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遴選的20所試點職業院校之一。八年來,學校根據縣域主導產業和省廳要求,開設“板栗修剪與嫁接技術”和“家政服務”兩個專業,在全縣各個鄉鎮共培訓學員1925名,培養鄉村專業帶頭人100余人,解決農村勞動力近2000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三千多萬元。不僅帶動了地方的經濟也大大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在此基礎上學校啟動了“服務縣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四個六”工程。培養師生“學好專業建設栗鄉”的高尚情懷,提高師生“學好技能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通過“校鄉村聯手、師生民連心、教學用聯動”的工作方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全覆蓋、多層次、全領域、多學科”的服務鏈條,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發展。
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職業教育改革系列方針政策,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為主線,加強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落實職教高考制度,暢通職教高考升學渠道,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職業教育服務能力。